第151章_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正品小说网 > 影视:从闯关东开始 > 第151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1章

  第151章

  要说丑国没有重型坦克,那也是不对的,M26“潘兴”坦克就是丑国为了针对德军的“虎式”坦克而研发的一种重型坦克,在二站后期和韩战之中为美军立下的赫赫战功。

  M26坦克在命名方面延续了此前的M3Lee和M4Sherman等坦克以美国将领命名的习惯,其名称“潘兴”来自一战期间陆军上将约翰·潘兴上将的名讳,他也是丑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巴顿等人的导师。

  作为T-20系列坦克发展的最终形态,潘兴坦克本该在二战中期就投入实际使用并帮助丑国陆军完成M4Sherman坦克的换代,但由于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款坦克的开发显得十分漫长,最终只赶上了二战的尾巴,仅在欧洲战场的少数战斗中出现过。

  不过即使是这样,M26坦克还是因为其实战中表现出的强大火力、优秀防御能力和机动性在战后被著名历史学家认为是仅次于德国“黑豹”坦克的二战中第二强大坦克。

  而在战争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丑国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都是由从M26发展而来的各自坦克构成的。

  自从1942年“虎式”坦克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开始,就以其厚实的装甲和凶猛的火力著称。

  当时盟军部队装甲部队的坦克拿它毫无办法:美军的M4坦克只有在100米内才有机会击穿其正面装甲,不过在战场上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在行驶的途中被“虎式”从1600米开外一发带走;

  而当时盟军坦克中火力最为强大的苏军IS-2坦克甚至在与“虎式”正面交锋(100米内)时出现过炮弹被“虎式”前装甲弹开的窘况。

  这使得盟军部队一时间人心惶惶,盟军士兵将“虎式”称为“令人畏惧的虎”,部分士兵甚至患上了“虎式坦克恐惧症”,只要看到这种战场出现在战场上就可能出现士兵溃逃的情况,这种恐惧症发展到后期,士兵看到和“虎式”相似的坦克也会十分忐忑。

  如此巨大的技术差距是丑国人不可接受的,并迅速开始了一款针对“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研发项目。

  1942年,安装了最新型T-790mm坦克炮的T-26坦克出现了,不过这种坦克在测试中展现出的性能虽然足以应对同时期德军的“黑豹”坦克,但是在“虎式”坦克面前还是处于劣势。

  一年之后,美军开始对T-26进行一系列改造,其改良型号T-26E3就是后来的M26“潘兴”坦克。

  与美军此前的M4坦克相比,这种新型重坦的车形比较低平,十分接近现代坦克的外形,而它所安装的坦克炮火力以及装甲强度相比美军的其他坦克都有了质的飞跃。

  “潘兴”坦克安装地输出功率达到370kW的福特GAF汽油发动机为其带来了远超“虎式”坦克的机动性,其最高时速可达48km,即使在野外战场上也不会低于20km。

  其整体性能在与“虎式”坦克进行对比时虽然没有过大的优势,但凭借着较大的生产数量、无明显短板的均衡性以及并不像盟军其他重型坦克一样需要中坦协同的独立作战能力,在与“虎式”的正面交锋中占据了一定优势。

  除此之外,“潘兴”坦克在实战中也经常采用类似于德军“黑豹”和四号坦克进行高低搭配的方法与M4之类性能相对较差的坦克进行协同作战,以获取更大的战场收益。

  除了刚才提到的370kW福特GAF液冷汽油发动机之外,“潘兴”坦克还采用了其他较为先进的设计:

  这种坦克有着液力机械式的传动装置,即采用安装液力变矩器和调换主动轮、诱导轮位置的布局,使得传动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变距,再加上这种坦克的操作装置只有一根既可以变速又可以转向的操纵杆,大幅度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

  其悬挂装置采取了独立扭杆悬挂的形式,并搭配了四台液压减振器(分别位于第一、二、四、六负重轮处).为了实现履带松紧度的自动调节,设计人员还在第一负重轮的内部安装了补偿机构;

  “潘兴”坦克的动力装置位于车体的后方,包括行星减速器、变速箱、双差速转向机在内的装置都被装在一个与发动机曲轴箱固定在一块的箱体之中。

  不过由于丑国本土距离二战中坦克作战的主战场过于遥远,丑国很多种坦克的研发都是在缺少前线士兵的需求反馈和经验十分缺失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导致技术人员在很多坦克研发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而且坦克原型车的测试也是在脱离前线需求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导致丑国坦克被军方装备委员会驳回的概率极大,这也大大减缓了美系坦克从工厂到战场的速度。

  拿”潘兴“坦克来说,1943年就已经有了雏形,直到1945年1月才正式抵达了战场,此时距离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仅剩下4个月了,差一点就失去了与”虎式“坦克较量的机会,而它在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细小的机械故障,直到韩战还没有得到解决。

  M26坦克的车体主体采用了焊接结构,在总体装甲防护方面略优于“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优势并不是很大。

  “潘兴”坦克的正面装甲比M4Sherman坦克厚了至少百分之三十,可以达到120mm,其车体上首部采用了47度倾角的101mm装甲,相当于150mm左右的垂直装甲。

  实际上因为倾斜效应实际强度还要更大一些,这一部位的装甲比“虎式”的100mm垂直装甲要更加优秀,和“黑豹”的55度85mm倾斜装甲强度相当;

  在炮塔的防护上,“潘兴”坦克使用了弧形设计的114mm炮盾,这种类型的炮盾和“虎式”的140mm垂直炮盾和“黑豹”的110mm'弧形炮盾基本处于同一级别,除了正对部分之外都有弧度带来的强度加成。

  所以说“潘兴”坦克的装甲综合性能要略强于“虎式”。

  如此强劲的护甲强度使得M26坦克可以在让Kwk-36和Kwk-42主炮在一千米之外的攻击基本无效,不过面对后来经过德军改进的Kwk-43时就会显得有点吃力了。

  而纳粹德国大量装备在前线的机重轻型坦克在面对M26时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能力,除非数量差距巨大并且成功击毁潘兴坦克的炮盾,否则就只能像一个个“铁罐头”一样任人宰割。

  除了正面护甲之外,M26的侧面护甲防御能力也十分出色,其76mm的厚度是M4Sherman坦克的两倍。

  虽然“虎式”坦克的侧面装甲厚度达到了惊人的82mm,但是由于虎式坦克的车身较高,履带上方的一些部分没有装甲覆盖,而且交错负重履带系统处的厚度仅为60mm,所以说与“潘兴”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侧面装甲相比,“虎式”坦克还是要略逊一些的,更不用提“黑豹”坦克中坦级别的50mm装甲了。

  而M26坦克这种十分可靠的侧面护甲也可以使它在战场上拥有比其他坦克更大的对敌扇面,从而在局势多变的战场上游刃有余。

  “潘兴”坦克的主炮为M3-L/5090mm坦克炮,这种大口径武器在配备穿甲弹时的穿透能力要高于“虎式”的Kwk-36。

  相对于“豹式”坦克的Kwk-42主炮,“潘兴”的90mm炮在面对敌方坦克的倾斜装甲和攻击敌方碉堡时更有优势一点。

  除此之外,M26的炮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其转速很快,18秒/圈的转速即使在和以转速著称的谢尔曼坦克相比时也相差无几,要知道“虎式”坦克的炮塔转一圈要花费60秒。

  这意味着在每一秒都十分珍贵的战场上,“潘兴”坦克在面对威胁的反应速度会远快于“虎式”坦克,取得先手的优势也更大。

  在实战之中,“潘兴”有能力在“虎式”坦克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外将其击毁,只有双方的距离缩小到500米之内才可以势均力敌。

  1945年2月,第一批“潘兴”坦克抵达前线,在刚开始的战斗中双方互有胜负(潘兴坦克的第一次损失就来自“虎式”坦克的偷袭)。真正证明了“潘兴”实力的是发生在柏林南郊的一场战斗:

  一辆“潘兴”坦克连发三炮,击毁了八百米开外的一辆“虎式”和一辆“豹式”,虽然此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了,但这一消息还是让美军装甲部队士气大振。

  总体来说,作为一款专门针对“虎式”的坦克,“”潘兴基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虽然在面对“虎王”时42吨的车身还是略显单薄,但是与“虎豹”相比作战性能略优一些,对德军四号坦克这样的中坦可以基本实现碾压。

  唯一的缺憾就是出现的时间太晚了,如果早点出现的话说不定会改变多场战役的结局。

  二站之后,“潘兴”坦克的设计布局贯穿了美军的坦克设计思路,此后半个世纪的美系坦克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

  可以说,“潘兴”坦克在现代坦克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动力布局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1945年1月,首批20辆T26E3潘兴运抵安特卫普,第3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各领取了10辆,车组在一个月内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训练。

  2月25日起,第3装甲师和第9装甲师的潘兴投入战斗,在与虎式、豹式等坦克的交战中各有胜负。

  潘兴的首个损失发生在2月26日,第3装甲师第33装甲团F连一辆名为“火球”的T26E3坦克在把守埃尔斯多夫附近的路口时遭到一辆虎式坦克的近距离伏击。

  虎式共开火三次,第一炮击穿了炮盾,造成炮手和装填手阵亡;

  第二发击中炮管,导致炮管损坏;

  第三发掠过炮塔右侧,打飞了指挥塔舱盖。

  虎式偷袭得手后试图倒车撤离,却因卡在废墟中而被抛弃。而“火球”经修复后于3月重返战场。

  3月6日,第3装甲师进入科隆,当第32装甲团接近科隆大教堂时,一辆埋伏的豹式坦克击毁了F连的一辆M4A1谢尔曼。

  E连的T26E3潘兴参与了追击,在110米的距离上,潘兴率先开炮,命中豹式炮塔和侧面共三发,引爆弹药,全车焚毁。

  同日,D连和G连的两辆潘兴分别击毁了一辆虎式坦克和一辆四号坦克。

  但第33装甲团H连的一辆潘兴在科隆附近的小城尼赫尔被一辆犀牛式坦克歼击车击穿首下而烧毁,乘员安全逃生。

  第9装甲师的T26E3潘兴在强渡莱茵河的行动中表现突出,并为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阻止了德军工兵炸毁大桥,仅有一辆第9装甲师的M26在渡过鲁尔河时被两发150毫米榴弹击伤行走机构而瘫痪。

  除了这20辆潘兴之外,在整场战争中还有一辆属于第3装甲师的T26E4-1超级潘兴加装了从豹式坦克的首上切割下来的钢板作为附加装甲。

  太平洋战场方面,1945年3月,美方报告有12辆潘兴(此时已定型为M26坦克)运往太平洋,准备参加冲绳岛战役。

  但由于延误,当这批潘兴坦克抵达那霸时已是7月21日,冲绳战事早已结束,潘兴没能赶上对日作战。

  由于出现过晚,日方情报机构对M26坦克的存在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潘兴,其中310辆部署至战场。

  战争结束后,美军装甲部队进行重编,M26坦克在美军全数继续服役并改良成M26A1,主要改良点在更换具有炮膛排烟器和炮口制退器的M3A1坦克炮以及强化炮身稳定的炮架。

  M26真正有所发挥要等到1950年7月大量M26运抵南棒后,到1950年底运至战场的M26共有309辆,该坦克在面对北棒人民军的T-34/85坦克有压倒性优势,因此成员将T-34/85蔑称为沙丁鱼罐头。

  在1950年11月半岛战争步入反攻阶段后,坦克之间的对战就急剧减少,虽然有接收毛熊援助的T-34/85与IS-2坦克,但是很少有交战机会。

  此时M26先天动力不足的毛病在地型起伏的丘陵区便十分麻烦,因此1951年后M26在战场上的角色便被紧急配发上战场的M46巴顿坦克与M4A3谢尔曼所取代,任务仅剩第二线支援与M46的训练用。

  战争结束后,所有M26坦克运往霓虹报废,要知道这些坦克仍在可用状态,甚至还有未卸下的燃料与弹药。

  1945年4月,美军第3装甲师已经攻入德国境内,4月1日,这个从诺曼底滩头一路杀出的装甲师已经打下了德军装甲兵的训练基地之一——帕德博恩,向德国纵深的德绍挺进。

  4月7日,这个师的韦尔伯恩特遣队非常幸运地接受了一辆新式坦克——T26E4“超级潘兴”。

  潘兴坦克是美军为了对付虎式坦克研制的,而超级潘兴是为了克制虎王坦克而生,它的主炮换成了T15E1长身管90毫米坦克炮,炮弹速度高达1173.48米/秒,能在1000米的距离击穿30度倾角的215毫米装甲。

  另外,它的履带很宽,能敏捷地通过崎岖的地形。

  操纵这辆坦克的是第3装甲师第33坦克团第1连的马特里亚车组,车长约瑟夫·马特里亚上士已经在西欧打了9个月的仗,他不喜欢炮塔里狭窄的空间,喜欢在作战时打开舱盖——虽然比较危险,但是对周围态势的观察能力也增强了。

  炮长约翰·欧文下士只有19岁,是1944年从坦克学校毕业的新兵,不过在军校期间,他恰好参加了潘兴坦克的培训,具有一定的经验。

  4月14日,韦尔伯恩特遣队渡过萨勒河,朝着德国内陆进发,当他们到达德绍附近的时候,上级命令马特里亚车组去对付骚扰美军车队的德军散兵游勇,巨大的超级潘兴出现之后,几发榴弹和白磷弹打的对方四散而逃。

  4月21日,第3装甲师从4个方向围攻德绍,其中霍根特遣队从西面进攻,博尔斯特遣队和奥尔特遣队从西南方向进攻,韦尔伯恩特遣队特遣队从南面进攻,根据侦查,防守德绍的是德国国防军战斗工兵学校的学员和一些党卫军部队。

  韦尔伯恩特遣队的进攻路线被坚固的反坦克路障挡住了,无论是美军的坦克兵,还是第36装甲步兵团的机械化步兵都没有破障工具,他们只好用炮弹轰开障碍,这费了不少功夫,美军步兵展开扇形战斗队形,小心地搜索城镇街道。

  美军坦克突破了路障之后,马特里亚的T26E4部署在十字路口附近的隐蔽地点,美军预计这股德国守军应该都是步兵,所以装填了一发榴弹。

  不久后,却传来了与美军坦克截然不同的轰鸣声——德国坦克!马特里亚看到几百米外赫然是德军的一辆虎王坦克。

  马特里亚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见到是虎王,命令车组保持隐蔽,放近一些再打。

  没想到虎王抢先发现了,虎王在大约550米首先开火,万幸的是,对方可能也太心急了,首发没有命中。

  炮长约翰·欧文立即反应过来,迅速把炮膛里的榴弹打了出去,榴弹从虎王车体上弹开,在空中爆炸。

  欧文向他的装填手吼道:“装填穿甲弹!”还没等开火,潘兴坦克剧烈震动了一下——又被什么击中了,但是直到战斗结束,美军也不知道是被德军坦克、反坦克炮还是火箭筒打中了,但是不可能是被虎王打中的,否则的话,潘兴坦克此时应该被击穿了。

  欧文仔细观察着战场形势,虎王还在前进,不过,德军车组可能没有发现前方是一片碎石地,所以这辆德军坦克随着地形的起伏磕磕碰碰地行进,不经意间居然把炮塔侧面暴露了出来。

  虎王的正面装甲高达180毫米,可侧面只有80毫米。

  潘兴果断抓住击毁,瞄准了虎王炮塔侧面打出了穿甲弹。

  巨大的爆炸甚至炸开了目标的炮塔,杀死了德军装甲兵。

  这次对决只有20秒,短暂而紧张的交战之后,美军的超级潘兴坦克获得了胜利。

  次日上午,这辆潘兴部署在德绍中心地区,协助美军步兵击退了德军的一次反击。

  这次战斗中,美军又遇到了一辆虎式坦克。

  德军的炮弹甚至从潘兴的履带之间穿过!

  还有一辆黑豹坦克试图从马特里亚车组的后方迂回,不过被美军提前发现了这辆坦克,潘兴坦克开动,变换了阵地,反而来到了黑豹的侧面,潘兴一炮打坏了黑豹的驱动轮和左侧悬挂,第二发打穿了黑豹薄弱了侧面装甲(45毫米),引燃了它的燃油和弹药。

  很快,黑豹坦克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个巨大的火堆堵住了通行的道路,后来才被美军拖走。

  但是几秒钟内,又冒出一辆德军坦克,欧文正要开火,对方去走下坦克投降了,原来他们的弹药已经打光了。

  德绍之战持续到4月24日才结束,这是潘兴坦克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战。

  美军第3装甲师在战斗结束后对这次战斗大加宣传,超级潘兴坦克能击毁德军最强量产坦克虎王显然是令人振奋的战功。

  不过后来,随着史料被公开,很多历史研究者和网友对德军坦克型号发起了质疑——很难在德军方面的史料里找到这辆虎王的损失记录。

  加上二战美军确实不太分得清战场上的坦克型号,所以有人提出这辆虎王可能其实是与虎王外形有些类似的黑豹坦克,或者是一辆挂上了履带作为额外防御的四号坦克。

  其实丑国陆军在二站初期的实力并不强大,还是因为地缘关系问题。

  他们最强有力的武器反而是后勤这块,在二站欧洲战场中,有被全歼的德军师,也有被全歼的英军师,同样还有被全歼的毛熊师。

  但是却从未有一个被全歼的美军师,想要彻底全歼一支美军部队,似乎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二站中,德军取得的最大战果,恐怕就是在阿登反击战中,全歼了美军的422团以及423团。

  在德军看来,美军的实力是要远远强于苏军的。

  但强大的点在于后勤,而不是正面实力。

  一支部队能否长时间的持续作战,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一支部队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后勤援助,尤其是在二站时期,这个现代战争的开场战之中,

  后勤补给更是成为了一支军队能否取胜,乃至能否生存的重中之重。

  而在二战中,后勤补给工作做的最好的国家,无疑就是丑国了。

  当时的丑国,是全世界战争潜力最高的国家。

  丑国虽然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世界7.1%的面积以及6.5%的人口,但是丑国在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就已经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41.1%。

  资本主义国家市场中接近一半的机械产品。

  三分之一的煤,三分之二的石油,以及五分之二的钢铁以及生铁,全部都是由丑国所供应的。

  丑国同时还占据着资本主义世界五分之二的发电容量,生产了40%左右的电力。

  在二站开始前的最后三年,丑国向全世界供应了四种主要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麦以及燕麦。

  丑国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输出国,而丑国占据资本主义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铁路网,以及三分之二的汽车总量,同时也为丑国带来了将这些资源协调到国家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

  尤其是在“9082号令”被下达之后,丑国陆军的后勤指挥机构,更是在1942年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

  事实上,美军在菲律宾战役期间,也曾经遭遇过补给困难的问题,当时的美军不缺少弹药,但是却严重缺乏药品以及食品。

  这些问题,在改革后都得到了解决。

  此后,丑国成立了专门的后勤部队,以及后勤部队司令部。

  萨默维尔中将就是这个后勤部队司令部的首位司令,但是事实上负责统筹规划丑国后勤工作的,其实是总参谋长马歇尔。

  此外,包括陆航,参联会,以及海军陆战队等美军下属单位,它们也都有单独的后勤机构。

  这一点在二站期间的其他国家,都是十分少见的。

  在美军登陆欧洲之后,美军还专门设置了负责后勤工作的汽车运输旅部队,以及著名的“红球快车”计划。

  此外,美军还首次大规模利用空中运输来补给前线,驼峰航线就是其中的产物。

  美军的强大后勤能力,甚至让美军有余力在1944年感恩节,向前线的美军部队空投“火鸡大餐”。

  这个是真的火鸡做的大餐,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军到底有多么的阔气。

  毕竟从火鸡本身,到用来保温的锡箔纸,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美军强大后勤能力的体现。

  反观苏军,在后勤补给上可以说是完全落后于美军。

  苏军的后勤来源主要有五个方向:

  1.自身军工厂生产的补给品,由苏军最高统帅部统一调配。但是由于战时毛熊的工业乱象,这些补给并不一定总是能发放到前线部队的手中。

  2.部队就地筹措,利用当地的物资补给部队。

  这也是苏军在战时最常见的一种补给方式,因为毛熊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因此很多苏军后勤补给往往跟不上前线部队的行进速度。

  3.缴获的战利品,这些物资一般也会被苏军部队直接拿来使用。

  在苏军进入反攻阶段之后,这一种方式才逐渐开始显现。

  4.地方群众提供的物资支援,这一点其实和第二点有些模糊。

  主要的界定点,就是当地群众是否愿意“主动提供补给”。但是在战时,这个界定点往往也是非常模糊的。

  5.英美两国的租借法案提供的支援。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苏军的补给方式“非常多”,但是这本身其实就意味着,苏军的后勤工作是不到位的所以才需要前线部队“自谋生路”。

  由于苏联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很多时候苏军的后勤甚至需要依靠人力运输和畜力运输。说白了,也就是人推马拉。

  在战争期间,苏联的国防开支占到了国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一点比起丑国来,其实就已经有一点不足了。

  毛熊就是无法做到,游刃有余的进行战争。

  相对而言,毛熊战士从步枪到口粮,基本上都是比不过美军的。

  苏军在二战中的单兵装备相当的繁杂,有时候甚至同一个班的同一个兵种,在装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因为很多苏军战士会使用缴获的装备,有些苏军士兵甚至除了军服之外,其他的装备全部都是从德军身上扒下来的。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话,那就简单的以苏联武装的波兰人民军为例。

  除了基础的军服与钢盔之外,波兰人民军额外的装备仅仅只有一把“波波沙”冲锋枪,一条皮带,一个手枪枪套以及一把手枪,另外还有一个指南针和一个望远镜。

  其实,这样的装备在苏联这边,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丑军的单兵装备,相对而言就要多得多了。

  尤其是在美军展开诺曼底登陆之后更是如此,因为此时的美军已经在菲律宾战役与太平洋战争之中,获取了足够的后勤经验。

  美军士兵除了基础的军服与武器之外,还配备有防毒面具,吗啡注射器,毒气检测臂章,工兵铲,M7携型包,这个背包不仅可以拿来装东西,还能够帮助士兵在水中浮起来。

  此外,还有一个M1928帆布包,一个M1910水壶套,以及一个M1942医疗袋。

  除此之外,枪弹包与杂物包等等,更是多的很。

  这些物资,不仅极大的保障了士兵的生存能力,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士兵的士气与防御能力,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美军自身的综合战斗力。

  相比之下,苏联很难获得这些“装备加持”。

  同时,美军对于士兵的精神世界同样非常的重视。

  美军甚至专门推出了“军供版图书”。

  其中种类可谓是纷繁复杂,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哈佛大学有个杀人犯》,《本杰明.富兰克林》。

  可以说这些军供版图书,包括悬疑类,人物传记,现代经典,古典小说,甚至是漫画与搞笑类图书。

  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是最受欢迎的军供版图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活泼可爱的童年故事。

  或许就是这些书籍,帮助美军的基层士兵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的理智思考,帮助美军士兵不至于崩溃。

  苏军在雪地里打滚的时候,美军的士兵却能够在散兵坑的保暖睡袋中,舒舒服服的品茶读书,这些人反倒更像是来“郊游”的。

  另一方面,由于丑国陆军在西欧地区登陆的时间很晚,也使得诺曼底登陆时的美军,往往训练完成度都相当的高。

  这一点在经典影视剧《兄弟连》中,其实也有所体现,丑国新兵在上战场之前,往往需要经历数个月的训练,以便适应军队与战场中的生活。

  虽然美军士兵在刚刚前往战场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是肯定也比被草草招募的苏联市民要强得多。由于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大溃败,也导致苏军在战争前期大量的征召平民入伍。

  但是由于前线的紧张形势,这些士兵往往在还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情况下,就被推上了前线。

  这些苏军士兵,可能在前一天还是基辅或者莫斯科的市民,但是第二天就成为了一名战士,事实上,这也是苏军的某种“传统”。

  在冬季战争期间,芬兰军队就曾经将一名苏军士兵作为“宣传典型”,这名苏军士兵事实上在上战场前就是一位普通的市民。

  他只是因为想要去城里的商店给妻子买双鞋,就被拉到了军队里。

  直到这名士兵被芬兰人俘虏的时候,他手里都还紧紧的抓着那双鞋

  他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哪里,他也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时什么身份。

  好在芬兰人并没有为难他,甚至还给了他一双新鞋。

  但是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要远比芬军残忍的多。

  而充斥着大量新兵的苏军,自然也在德国人看来战斗力很低。

  人是铁饭是钢,没有后勤给养弹药燃料,现代战争无从谈起。

  丑国人显然提前掌握了战争的精髓!

  这方面,其它国家要全面落后,非要说哪个国家在后勤方面能跟丑国人较量一下,恐怕只有德国人了。

  1944年7月,德国工业达到了战争年代发展的最高峰。头半年工厂生产了16,000多架飞机、8,30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及强击炮。

  希大爷榨尽了国家和人民的最后一点力量,力图推迟其不可避免的失败。

  它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动员,给德意志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德军当时拥有324个师和5个旅。

  其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大部分仍然部署在苏德战场。

  在苏德战场与我军作战的有德军的179个满员师和5个旅,及其仆从国的49个师和12个旅。

  这些部队共计430万人,拥有59,000门火炮和迫击炮,7,800辆坦克和强击炮以及近3,200架战斗飞机。

  苏军的作战部队共有约660万官兵,各方面军拥有98,100门火炮和迫击炮,7,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2,900架飞机。

  先别说一个整编师要消耗多少物资了,一点点来,从一个步兵班开始。

  一个10人步兵班的武器配置:班长装备有1把9毫米MP40冲锋枪,配有6只32发弹匣;

  机枪手装备1挺7.92毫米MG-34/42通用机枪,此外,机枪手还配有1把9毫米鲁格P-08或瓦尔特P-38手枪,备弹50发。

  机枪副手身背1-2根备用枪管,4只50发机枪弹鼓,以及1只300发的弹药箱,也配备1把9毫米鲁格P-08或瓦尔特P-38手枪和50发子弹用来自卫。

  弹药手由班里的某个普通步兵兼职,携带2个300发弹药箱,同时携带1把7.92毫米毛瑟98K步枪作为武器,配备60发步枪弹。

  副班长和其他士兵一样,都身背一把7.92毫米毛瑟98K步枪,每人都携带60发步枪子弹。

  二站时德军的基本配赋量:饼干250克、罐头肉200克、罐头蔬菜150克、咖啡25克、盐25克,

  野战配赋量:面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盐25克。

  野战一日合计约1.5千克左右,3餐份。

  假设饮水就地取水,不占用后方运输。

  除此之外,士兵还有2枚手榴弹(可能是24式木柄手榴弹或者39式卵型手榴弹),后期还会得到铁拳无后座炮的加强。

  那么,算一下这个步兵班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物资。

  在计算前,需要了解一个后勤学名词:定额和基数。

  上述的饮食标准就是“定额”,指的是一天一个士兵应当获取的口粮,但是作战时因为标准受到环境影响而相当不稳定,所以这个饮食定额指的是“应当”而不是“固定”。

  基数则一般指的是武器弹药的每日消耗量。

  通常情况下,步兵班每个人携带的弹药就是当日份的弹药,即一个基数;火炮行军时考虑到距离补给线比较远,可能会带着若干个基数弹药行军。

  步兵在脱离补给站长途穿插时,也会携带额外的子弹(比如上面一个德国步兵是60发子弹,但行军腰带可以带90发子弹,背包里会多带更多的散弹)。

  基数指的是通过统计学计算的每日武器弹药消耗数字,如越战时一门122炮一个基数就是80发弹药。

  不过,现实中一天很可能远远不止消耗这么点子弹和炮弹,因此大规模战役爆发前,阵地的屯兵洞和弹药库里都会塞上数个基数弹药以备消耗。

  而一个大会战的日期是按日甚至按月计算,所以也会在大后方囤积数十个基数弹药,随时往前面运输。

  所以,一般来讲,德国人会把补给站建设在远离战场数十公里的地方,师一级补给站在前线几公里的地方,营一级则开始从那里取用弹药往前线运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pxs8.cc。正品小说网手机版:https://m.zpxs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